站点地图

×
湖北襄阳祥龙·泰然居小区,2000余户居民幸福发声
浏览量:1024

近年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宜居湖北”品牌,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针对不同层次的住房困难群体,实施多样化的住房保障,实现了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2024年是湖北省公租房管理服务提质年。全省由政府投资建成的公租房40.89万套,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了全省公租房小区管理服务提质行动,进行“飞行检查”,进一步提升了公租房运营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增强了公租房保障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华建设全媒体将推出系列报道,走近这些公租房小区,近距离感受公租房提质行动带来的变化。日前,全媒体记者团走进了湖北省襄阳市最大公租房小区——祥龙·泰然居,寻找暖心“密码”。


“硬件”升级有妙招 

小区环境更舒心

高耸的楼栋、笔直的道路、郁郁葱葱的绿植、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街坊们聚在树荫下纳凉休憩,路过的居民互相问候,几位老伯围坐着下棋对弈,祥龙·泰然居公租房小区里,一派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


图片

▍祥龙·泰然居小区

祥龙·泰然居小区位于襄阳市高新区樊魏路,是襄阳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民生工程”,也是襄阳市规模最大的公租房社区。

该小区由12栋高层住宅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1.22万平方米, 共2162套房屋,以50~70㎡的小户型为主。入住的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房租分别是每平方每月1.5元和3.2元,其他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是每平方7元。2016年12月,住户们陆续搬进了小区,5000多位居民从此拥有了温馨的小家。

图片

▍小区一景

顺着小区内的步道走一圈,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景观设计别出心裁,处处充满艺术气息。业主朱女士告诉记者,“小区硬件环境好,配套设施也齐全,我和朋友都不用去公园了,每天在小区里转转,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欣赏风景,安逸得很。”

高空抛物、坠物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民众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湖北智慧小区建设指引应运而生。湖北省住建厅以武汉、襄阳、宜昌三城为试点,擘画智慧生活新蓝图,通过技术防范+安全宣传相结合方式,为居民的“头顶安全”撑起“保护伞”。

在祥龙·泰然居小区,细心的居民经过门卫室时会发现多了好几块清晰的电子大屏,画面显示着小区内楼道、电梯、住宅楼高层等区域的监控画面,可以实时抓拍,方便溯源;随处能看到分布在各个角落不同角度的摄像头,全方位巡视着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个楼栋门口都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安全卫士一般守护着居民们的出入安全。


图片

▍小区内监控室

图片

▍小区内游园

从优雅的园区布局到绿意盎然的小径,从温馨舒适的室内空间到信息化的智慧小区,在这样的环境中,公租房不再只是生活的容器,也变成了承载着无数个家庭梦想的帆船,承载着党的关怀驶向幸福美好之路。


“软件”升级有硬招 

实事办到心坎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除了在硬件上严格把关,祥龙·泰然居还将党建工作融入社区管理,以“红色微堡垒、红色微阵地、红色微管家、红色微服务、红色微文化”五位一体的“红色微家园”党建工作体系,探索保障房小区党建新模式;以网格精细化、活动常态化、服务亲情化的举措,让党建与物业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提供贴心的居民服务,将实事办到人民的心坎上。

图片

▍红色驿站

87岁的王超杰老人是第一批入住小区的低保户。因为家庭变故,目前就只有老人和孙女两个人住在这里。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每周都会登门看望,捎带一些生活用品,顺便解决老人生活上碰到的各种困难。

图片

▍王超杰老人与物业工作人员

尽管经济上比较拮据,但是祖孙俩能在襄阳市区有这样一个安稳的家,让老人很满意:“现在孙女也毕业参加工作了,不需要我操心了。小区的管家们把我当作自家的长辈照顾,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没想到老了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图片

▍张燕会和她的温馨小家

45岁的张燕会以前住在棚户区里,因为手部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丈夫也没有稳定的工作,一家三口以低保户的身份住进了祥龙·泰然居小区。小区物业了解情况后,给张燕会安排了保洁工作,以增加她的收入来源。她不仅把自己70平方的小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同时也把自己负责的楼栋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如今,她丈夫找到了一份窗户安装维修的工作,经济条件好转了,全家都退出了低保,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襄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全面覆盖、分区管理、无缝对接、责任到人的原则,小区物业打造了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为一体的“红管家网格”,小区“红管家”每天穿梭于楼栋中,将保障房后期服务管理精准投送到户,做到小区内范围全覆盖,对每个保障房家庭的信息做到心中“一本账”、情况“一口清”,实现了保障房后期物业管理从“管人”“管物”到“管心”的转变。“共建共管”往简单了说就是和住户打成一片,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让“闲”的人思想不闲。


图片

图片

▍和谐小区生活


“应保尽保”有实招

共建共治共享

当前,襄阳市不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加强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落实街道属地管理责任,推动城市管理服务向居住社区延伸,发挥街道的居民主体作用,调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区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居住社区治理,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目前,共同缔造活动试点的城乡社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图片

▍襄阳市青隽城青年社区项目航拍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襄阳市区累计筹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24496套,面积约223万平方米,总投资68.76亿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租房小区26个,惠及住房困难群众5.3万余人。

襄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襄阳市区公租房实物配租已实现了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应保尽保”,保障对象将逐渐转变为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襄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无房职工。下一步,襄阳市公租房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不断提升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保障效能和增值效益,增强入住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