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城区人民西路附近的汉水北畔,有一处江水冲击形成的内湾河滩湿地,其形神似一弯明月。1993年,市政府将这片荒滩“变”成公园,命名为月亮湾公园,2013年,又投资3.9亿元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历时4年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目前,它是一座集城市休闲、自然游憩、湿地生态科普宣传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性公园,入选湖北省2022年“最美城市公园”。

天气晴好时,这里有“晴砂金屑色,春水麴尘波”的舒适;冷雨侵袭后,这儿也有“一船霜夜月,两岸荻花风”的清新。

一个小小的插曲是,这弯“明月”今秋遭受了短暂的“蒙尘”。受到丹江口泄洪影响,今年国庆假期,月亮湾公园水位超出正常水位1.93米,园内80%的面积被淹。为确保市民、游客及园内经营户生命安全,公园管理处请示上级部门后,采取了临时闭园、专人24小时值守等应对措施,水位下降后,积极开展清淤、隐患排查等恢复工作。
10月10日,在月亮湾公园可以看到积水消退,工人在栈道上进行清扫,水罐车在对路边石缝里的淤泥进行冲洗,公园整体恢复了清爽整洁的面貌。月亮湾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为满足市民和游客进园游玩的需求,公园已于10月5日重新开园接待游客,由于部分照明设施因水淹损毁暂未修复,公园开放时间暂定为每天的6:30—18:30,后期待水情稳定,公园彻底清扫完毕,基础设施基本修复后,再恢复正常开园时间。
碧绿的木瓜、嫩黄的柚子、火红的火棘果……沿着公园的“江月”“风荷”两条路前行,只见路旁的树上果实累累,让人赏心悦目。柿子树上,七八个火红的熟柿子挂在树梢。“这几个果子是特意留给鸟儿吃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园里的果实大都是观赏类的,但也有像柿子这样可食用的。柿子树枝容易折断,为了避免游客私自攀枝摘果导致受伤,工作人员会在柿子成熟时,将中、低处的果实采摘,并赠送给游客,而高处的果子则任其留在枝头,在供游客们观赏的同时回馈大自然的生灵们。

荷塘边,一对老夫妇惬意地坐在凉亭里闲聊,三五个年轻人正摆出各种姿态自拍。这里虽没有了“夏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满池错落有致的残荷却呈现出别样的秋日韵味。

据介绍,月亮湾公园结合园内景观特色,以诗意或寓意给园内16个景点命名,花田秘境、秋水长天、江月临风、暗香疏影、江桥晨夕……给月亮湾公园自然生态美赋予了人文美的内涵;还有4处观景平台和5座拱桥:子衿台、青云台、景行台、大观台,翠微桥、春和桥、清风桥、霁月桥、风荷桥;6条主要游路:江月路、清风路、景明路、沐春路、风荷路、芳洲路,形成了具有良好功能的导视系统。
春季的“海棠依旧”花开似锦;夏季的“荷塘清趣”冰清玉洁;秋季的“苇花栈道”摇曳生姿;冬季的“暗香疏影”赛雪欺霜;还有春夏的柳叶马鞭草在“秋水长天”景观形成大片的紫色浪漫……这些效果极佳的景观,都成为游客热衷观赏打卡的“网红”景点。

“这里水鸟品种繁多,其中野鸭成群结队,还有黑水鸡、白鹭……植物品种有两百多种。”说起园内生态,工作人员如数家珍。据介绍,月亮湾公园在2013年改造之初,就定位为具有湿地性质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园内18万平方米水系连通汉江,通过溪流、绿岛、水生植物等元素,将湿地巧妙地融入城市,利用滩涂湿地及芦苇、黄菖蒲、再力花、五节芒等湿生植物,净化水和空气。园内鸟类、鱼类等动物众多,与优美的园林景观共同创造出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

在公园东区,可以看到一处名为“水泡”的水循环系统。数个圆形似“水泡”的池塘,所处地势逐步降低,雨水和江水逐层流过这些“水泡”,经“水泡”中栽种的绿植过滤后,经收集系统进入园区水系,再与汉江相连,充分展现了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

生态兴则文明兴。月亮湾公园始终坚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目前,公园不但内湖水质与汉江水质无异,而且树绿水碧、花果繁盛。同时,公园管理处通过坚持精细化管理标准、专业化管理模式、卓越化管理理念,全力打造“环境美、生态美、服务美、人文美”的四美公园,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优美的游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