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
中共襄阳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公报
浏览量:2002

2023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襄阳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12月26日,中共襄阳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举行。全媒体记者李旭晖 摄

中国共产党襄阳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12月26日在襄阳举行。出席全会的有市委委员50人,候补市委委员4人。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部分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听取和审议了市委常委会2023年以来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情况报告、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了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部署了2024年全市经济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安排经济工作。

全会指出,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解决学用“两张皮”为切入点,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建立完善全链条落实机制,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襄阳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全会充分肯定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的正确带领下,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一丝不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四化同步发展为重要路径的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全力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全会全面总结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一致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护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承压回升、稳中有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速提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深入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有以下五点体会:必须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必须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作为时代使命,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必须把系统统筹作为重要方法,必须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

全会分析了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致认为,明年我市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高质量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运行仍处于承压和转型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要在认清形势中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政治定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状态,在狠抓落实、担当作为、开拓进取上狠下功夫,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全会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扛牢“引领、辐射、联结、带动”使命责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努力做大城市、做强产业、做优环境、做多人口,谋划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基地、中部地区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和备份基地、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示范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汉江流域水安全示范区,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

全会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以下五点:一是提振信心、稳住预期。以决策的科学性、政策的稳定性、干部抓落实的积极性、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二是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精准满足民生需求等方面着手,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创造经济新增长点。三是培育动能、激发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企业和基层等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四是防范风险、守牢底线。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通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来守护和扩大发展成果,通过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来夯实安全的基础,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相得益彰。五是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精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关心关切的民生问题,确保百姓安康、社会安宁、发展安全。

全会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战略任务,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努力作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应有的担当和贡献。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统筹稳中求进和以进促稳,全力以赴巩固扩大经济增长势头。牢牢守住“稳”的基本盘,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和举措,守住“看家”产业、稳住项目投资。准确把握“进”的大方向,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更加积极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持续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二是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畅通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持续提振大宗消费,壮大新型消费,巩固扩大文旅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激发民间投资主动性,持续提高投资效益。坚持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更好汇聚生产服务要素、促进供需对接、融合国企民企,着力畅通循环体系。三是统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和活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开放的举措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以更大力度优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做强开放大通道,提升经济外向度,打造汉江流域对外开放新高地。四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建设东津城市新中心,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古城人口和功能疏解,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大力推进强县工程,推动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让绿色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坚定不移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确保一江碧水东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探索“两山”理念转化新路径。六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安全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深化共同缔造和“下察解暖”实践活动,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七是统筹改善民生和兜牢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教育强市、健康襄阳建设,办好民生实事,更好服务“一老一小”,兜牢民生底线。

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千方百计扩内需、稳增长,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千方百计抓创新、促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千方百计增活力、强动力,持续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千方百计增动能、提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千方百计强县域、促振兴,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千方百计防风险、守底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全会要求,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努力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带头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提升能力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政策研究能力、项目谋划包装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用一流业绩提升襄阳地位,用一流成效扩大襄阳影响。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把工作想在前面、抓在当下、干在实处,努力创造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全会要求,要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加强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全力保障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物资供应,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等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勇毅前行,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襄阳篇章,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