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应急机制,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应急管理,加强应急处置协同联动,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住建部要求,各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应急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如何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应急管理?重点要抓好五项工作: 强化部门协同,及时应急响应。各城市排水、交通、水利、应急、能源、气象、消防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建立会商研判、抢险救援、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达到启动条件时立即启动本部门应急响应,并提请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针对城市内涝灾害,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响应。 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风险。各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要组织修订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要将灾后复盘和应急预案修订结合起来。要结合历史上发生过的积水内涝事件,查找风险隐患区域,准确掌握本地涝情风险区域。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关键部位防范措施。要组织相关单位组建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加大装备投入。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对排水防涝设施、易涝点的智慧化监控,防范化解积水内涝风险。 立足实战需要,加强应急演练。省级演练要侧重提高发生重大内涝灾害时跨区域调动能力,开展应急指挥推演。市、县级演练要注重贴近实战,强化排水、应急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排水设施运营维护单位演练要注重提高人员对抢险装备运输、使用的熟练程度。街道、社区、重点单位等基层演练要注重事前防范、转移避险措施运用。
加强省级统筹,建立跨区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要按照一定半径,在区位适中的若干城市建立省内区域统筹应急中心,实行省内统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一旦本地区城市出现内涝灾害、且当地应急力量无法有效应对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安排周边城市就近支援,做好全省“一盘棋”统筹调度。